有人说,“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疯子和偏执狂,但真正将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变为现实的,很大几率正是看似平凡的程序员。”
他们看似平凡,却很难真正隐入平凡的世俗。
即使在北上广拥挤的人潮中也显得卓尔不群。
【资料图】
造物主对程序员的偏爱毋庸置疑。
秃顶、黑眼镜、双肩包、格子衫,牛仔裤,写不完的BUG,加不完的班,简单几笔勾勒再加几次揉捏,才能让程序员的形象饱满。
江湖更多的是关于程序员的传说:996模式创始人,加班协会常任理事,资深话题终结者,BUG发明家,格子衫形象代言人,这一职业诞生以来,他们从来不缺少关注。
但最能代表程序员的,莫过于那有着技术加成的神装,格子衫。
这绝对是程序员时尚圈的统治者,一个程序员从入门到放弃,掌握的代码能有多久的生命周期谁也不能断言,但可以肯定的是,柜子里的格子衫穿到退休也不会过时。
即使能徒手撸系统,单针戳光盘的编程大神,如果衣柜少了一星期替换的格子衫,就像是在召唤师峡谷,玩打野不出弯刀,玩辅助没买宝石,那种职业操守的愧疚都会让你在人前矮上三分。
只要你披上了格子衫,你就理解了程序员的语境,会不会敲代码已经不重要了,仅从对方的眼神中,你就能体会心有灵犀的那种奇妙感觉。
遍看其他行业,再没有任何人,对于格子衫的执念,如同程序员这般深重。
即使他们能够逃得了格子的桎梏,也躲不过条纹的窠臼,他们翻箱倒柜避免撞衫,还是难逃默契的尴尬。
一身的格子衫,就如精神的图腾,是程序员不敢轻易打破的传承。
蓝色是忧郁,红色是热情,他们习惯把心情穿在身上。
他们在代码的设计美学中,领悟了时尚的真谛:那就是经典的,一定能够成为时尚,但时尚的,却不一定都会成为经典。
格子衫有着厚重的历史,在16世纪的苏格兰,除了有衣服的基本职能外,就已经代表着无尚的荣誉,那时主修《永乐大典》的解缙还不知程序员为何工种。
而传统美学和实用主义的结合在现代也没有被分割,并且已经融合进入到更高维度。
你可以嘲笑一个程序员的技术水平差,但是绝对不能小觑他们将格子衫发扬光大的雄心。
格子衫与代码美学也恰如其分,严谨而不严肃,简洁而不简单。
熨帖的纯棉布料,回归了对衣物最原始的需求,以其高度的场景适配性和无感的身材匹配度,简直就是程序员的量身定制。
横平竖直的风格,经纬交织的手法,正如二进制的语言,0和1的交错,简单的元素却能表达出难以言说的情愫。
再配以红黄蓝的三原色,恰似代码中错落有序的色调。这样的色彩穿在身上,他们对编程的狂热毫无保留。
格子衫对程序员来说,已经走出了衣服范畴的局限,有了更多的象征意义。一件格子衫,可以是工作的盛装,也可以是宅家的便服。
有了格子衫,程序员也就有了神装。
无论是前端技术还是后端研发,要是没有一套格子衫,敲代码都显得没那么名正言顺。
只要是程序员出没的世界,格子衫的地位就无人撼动。
敏锐的卖家已经嗅到了商机,对程序员率先抛出诱惑,除了女朋友,也只有格子衫能让程序员如此痴迷,这种痴迷早已上升到了一种信仰。
格子衫,必将随着庞大的程序员群体,穿梭那些繁华的、失落的、快意的、稠密的街头,在IT圈这一时尚的荒漠,幻化成亘古的潮流符号。
而世人对于程序员那荒诞不经的偏见,也将被滚滚向前的科技时代证伪!